牛角刮痧板的使用
一、刮痧的历史
刮痧按摩,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。它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,用牛角器材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,使经络穴位处充血,改善局部微循环。人们患病时,出于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摸、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,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。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,逐步形成了刮痧疗法的皱形,刮痧按摩起源于旧石器时代。较早记载这个疗法,是元代医学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《世医得效方》。明代郭志邃著有《痧胀玉衡》一书,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,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认为:“盖五脏之系,咸在于背,刮之则邪气随降,病自松解。”
二、刮痧的重要性
民间刮痧,主要用于改善感冒、发热、中暑、头痛、急性胃肠炎以及落枕、肩周炎、腰肌劳损、肌肉痉挛、风湿性关节炎等肩、背、臂肘、腿膝疼痛等一类症状。刮痧后,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(出血点),且存留的时间较长,这是它的特征之一。刮痧按摩既有预防保健作用,又有改善脏腑、舒筋通络、平衡机能,行气活血等作用。天然牛角做成的刮痧板,对人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。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,具有发散行气,活血和润样作用。
三、刮痧的操作要点
刮痧板及刮痧按摩梳应专人专用,避免交叉感染;使用后,应及时清洗并消毒,擦拭干净后装入专用袋备用;刮痧板或刮痧按摩梳放置在阴凉干燥处,避免风吹日照或沾水浸泡,以免变形。
刮痧板应刮拭方向呈45°至90°角,在刮拭时先涂抹介质(如植物油、精油、润肤霜、蛇油等),刮拭方向一般是由上而下,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,不得来回刮动,人体的整体刮拭顺序是:先头部、颈部、背部、腰部、然后腹部、胸部、最后刮上肢、下肢。一般第一个部位刮3~5分钟、大约20下左右。不可强求出痧,以感到舒服为原则。
四、刮痧手法
仰靠坐位:适用于前头、面部、颈前及上胸部的刮拭;
俯伏坐位:适用于后头、后项及后背的刮拭;
侧伏坐位:适用于侧头、面颊、颈侧及耳部的刮拭;
仰卧位:适用于头面部、颈部、胸腹部、四肢前侧的刮拭;
俯卧位:适用于颈部、肩背部、腰部、四肢后侧的刮拭;
侧卧位:适用于头面侧部、前胸后背肋骨间隙及上下肢侧面的刮拭。
五、刮痧禁忌
忌刮范围:空腹、过度疲劳者;大病、危重、初愈、术后病人;行经期、妊娠期、哺乳期的妇女;小儿及老年体弱者;有出血倾向者;气血亏虚、过饱、酒后者;糖尿病患者;有感染疮疗、溃疡、瘢痕或有肿瘤的皮肤部位等。
刮痧时,应注意室内保暖,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,夏季应避免风扇、空调直接吹刮试部位,下雨天请勿刮痧。刮痧后汗孔扩张,30分钟内不要冲冷水澡。刮痧后喝一杯温开水,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,可促进新陈代谢。出痧后1-2天,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疼痛、发痒,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,怕疼的人,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后再刮痧,以减轻疼痛。持续刮痧需在第一次刮完5~7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。